日韩看人人肉肉日日_国产成人亚洲综合91精_亚洲成aⅴ人片天堂网_亚洲视频东京热无码二区

您當前位置:荷澤市-中國菏澤市-菏澤新聞網(wǎng) > 縣區(qū)新聞 > 正文

仁德庵:一個無休止的人文符號

作者: 荷澤小編 來源: 荷澤小編 發(fā)表時間:2024-05-25

原仁德庵學校美術教師姚紅的“仁德庵外貌”剪紙作品

□通訊員 劉厚珉

單縣徐寨鎮(zhèn)杜樓村名不見經(jīng)傳,但談及仁德庵,卻是一個歷史人文符號的真實存在,至今讓人津津樂道、記憶猶新。

明洪武八年(公元1375年),杜氏一族從山西省洪洞縣遷此立村,因建有一幢樓房,故名杜樓。

仁德庵是一座古代佛寺。古言中的“庵”同“菴”,釋義一為草屋,釋義二為多是尼姑所居小寺廟。

很久以前,杜樓村東鄰建起一座尼姑庵,落魄女子皈依佛祖,青燈黃卷,吃齋念佛,守望一片凈土。

尼姑庵前有一條無名的寬闊河道,旦夕往來舟楫如梭,漕運十分發(fā)達,時常打破尼姑庵的寧靜。

一天,一個名叫國泰的犯官,只身乘舟逃逸至此,擔心被堵截,便棄船上岸,躲藏于尼姑庵中,惶惶不可終日。

國泰夙夜難眠,輾轉反思,悔恨交加,遂在庵中一堵墻上題寫了一首詩:“十年寒窗得一官,心存邪念把法犯。多行不義必自斃,懷仁德者方得安!”

不久,心有余悸的國泰丟下些許銀兩,不辭而行,從此銷聲匿跡。

國泰留在尼姑庵的“悔過詩”被香客發(fā)現(xiàn),并傳播開來,以此警示自己和后代為官清廉,方得久遠。尼姑庵也由此名聲大震,求佛問道者絡繹不絕。

多年后,墻上的“悔過詩”的多數(shù)字跡逐漸模糊,唯有“仁”“德”“安”三個字清晰可辨,香客見此,感喟頓生,交口相傳,當?shù)匕傩沼懈卸l(fā),把“安”換成“庵”,尼姑庵便被稱為仁德庵,并流傳下來。

清末民初,周邊百姓捐資修繕擴建仁德庵,占地面積約10畝,新建大殿、側殿、廂房、山門等30余間,重塑眾多神像,繪制大幅壁畫,立起龜碑,香火鼎盛,遠近聞名。

每年三月三的仁德庵廟會,方圓百里的香客、行僧、商賈、游人紛至沓來,焚香、許愿、問道、易物、觀覽、乞討,車水馬龍、人聲鼎沸,熱鬧非凡。

新中國成立前,因連年戰(zhàn)亂,廟會蕭條,逐漸消失。

1949年,當?shù)卣畬⑷实骡謨?nèi)的神像拉倒,利用古寺建筑物,成立了仁德庵學校。10年后拆除大殿、山門等,增建校舍20多間,辦學規(guī)模擴大。

20世紀90年代初,仁德庵學校再次擴建,古寺遺跡蕩然無存。仁德庵學校被確定為全縣重點中學,在校生近2000名,聞名遐邇。

不久,仁德庵學校更名為徐寨鎮(zhèn)中學,延稱數(shù)百年的仁德庵之謂,由此被塵封在歷史人文檔案里。

如今,許多中老年人常講起“仁德庵的故事”,其中不乏一種情愫、一種鄉(xiāng)愁。

在單縣,尤其在教育界,仁德庵已經(jīng)成為一個無休止的人文符號。

責任編輯:
荷澤小編
中共菏澤市委網(wǎng)信辦主管 菏澤日報社主辦| 新聞刊登批準文號:魯新聞辦[2004]20號 | 互聯(lián)網(wǎng)信息服務許可證:37120180017
網(wǎng)站備案號:魯ICP備09012531號
Copyright© 2004-2012 hezeshi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中國菏澤網(wǎng)